2022大陆电影《何处生长》是由龙凌云导演的剧情片类型作品,又名Growing Apart,豆瓣评分6.4,观看指数1,主要演员有尚语贤,艾丽娅,岳骁恪,赵燕国彰,张熙然,孟可,阳博等,何处生长在2022年上映播出。
18岁叛逆少年程非(岳骁恪 饰),从偶然在家中发现父亲所收藏的,失踪已久的女网友”燕尾蝶“——何生(尚语贤 饰)的寻人启事开始,逐步发现自己和她的渊源远不止有网络这么简单。神秘消失的何生,深埋谎言的程非爸爸,古怪孤僻的何生妈妈,从对家庭的反叛,到发现埋藏在深处消失的“她”,真相水落石出,原生家庭的隐痛被揭开,究竟谁才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谢飞老师出品,李少红监制,不是好马遇上伯乐,而是伯乐养肥了马
#16thFIRST# 这个片子算是我今年FIRST看到现在相对比较喜欢的一部了,制作完整成熟,导演有表达也有不错的审美,虽然确实也有一些问题,但跟导演聊完其实也都解惑了,放到今年这届一批“糙片”里还是比较拔尖的。男性视角处理社会议题以及女性伤痛难免会有争议,但那句通过男性之口说出的“就是我们的错”已经是我能想到的在面对房间里的大象时比较有力的回应了,即便还是可能会被指责是单方面自我感动,但这份勇气和坦诚我还是get到了。三星半,导演加油。
思索半天,因为今天这场是带导演映后的,有一瞬间好像共情到了导演的苦涩,多给一星鼓励,感慨现在什么电影都至少需要一个七八年的跨度。电影本体两星真不能再多了,未来国产电影教材里拉一整条时间线做类型统计图,最近这两年原生家庭题材直接一个珠穆朗玛峰。确实被海报里的那一抹蓝色遮蔽了双眼,真是太好看的一个颜色了。
2022First影展 在场刊小团体内部口碑最两极分化的一部,也是这届影展最愤怒的一部。前半部分关于二人情感纠葛和出走-寻找主题的确立,情绪的积累都很准确合理,但在中后段揭示了同父异母这一核心设定之后,影片的走向开始变得过于奇情和复杂,消耗着积累的情感能量,也让故事的结尾略显漂浮。另一个层面,电影延续了近年来一系列反映家庭和代际矛盾电影的基本基调和情绪,但将父母对子女的压迫和控制的根源归结于重男轻女和计划生育的二重历史性上,事实上配合了近年来开放二胎、反思计生政策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从而将青年一代观众“父母祸害”的负面共有体验,成功地控制在一个可控安全的边界之内。
Varqa Buehrer(贝尔)继《少年的你》之后再度奉上与青春伤痛题材高度适配的动人配乐,在影片抒发情感方面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动人心魄。而艾丽娅则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把2个字演出了20个字”的顶级演技,一个被剧作严重窄化的“恶妈妈”形象在她手里化腐朽为神奇,有了纠结、犹疑与病态之爱的情感内馅。除此两点以外本片实在只能说中规中矩,几乎就是以非常顺拐的思路摹写了绝望的家庭代际关系与重男轻女的封建伦理荼毒,最后伴以一个寡淡暧昧的忧伤结局,不像《涉过愤怒的海》那样在形式上激进,也不像《春潮》那样在内容上深入,实在是两边不沾的尴尬境地。
影片立意在于反封建、反重男轻女,带点悬疑感的青春疼痛片。结尾女孩没有自杀,去过属于她自己的人生,男孩成长了,释然了,抬头有光。希望他们好。片中的母亲其实也很可怜,最可恨的难道不是父亲这个角色吗?出身封建农村大家庭,但考上大学,思想为什么还这么糟粕,没有担当,懦弱,不敢反抗,还低头说不是我们的错?希望女性都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BJIFF2023#长片处女作拍成这样很不错了,每年“青葱计划”总有几部爽片,原生家庭之殇的话题永远拍不完。电影的立足点还算新颖,只是欠缺一点放飞自我与想象空间,且本子挖掘还不够深化,有些剧情处理略牵强(比如男女主的兄妹设定就挺奇情)。假如撕掉“独生子女”“单亲”“失独”“知青”等标签,我们依稀看见的只是一朵未被好好呵护尊重就过早凋零的玫瑰花,她的成长轨迹也曾是许多人的青春。一个开放式结尾,几位主演可圈可点,其中艾丽娅老师的表演最为惊喜(First影后实至名归),塑造了一个偏执封闭自以为是不善沟通的中国式母亲。映后与影迷们交流,都觉得有些压抑,女主本不该走上绝路,主创的想法未被完全呈现出来,看后意犹未尽……ps,片尾曲Joyside《命不该绝》好听,映后龙凌云导演很nice还给大家签名。
【96】学生毕联Plus,导演太怕观众看不懂自己在讲什么了,于是在剪辑上强调时间线,在台词里强调生长痛。尚语贤演得单薄,岳骁恪有一张故事脸但太青涩了,俩人的表现在艾丽娅老师的降维打击下显得故事仅剩矫情了。★★☆|何处生长
原以为是疼痛青春片,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家庭荒诞而狗血的两代人为切入点,含蓄地批判计划生育和重男轻女陋习的社会观察,想法是大胆的但成片太避重就轻了,沉重无比的议题在充满希望的结局里轻飘飘地就略过去了,谁又替谁原谅了?
#2022First#开场五分钟我就有种不祥的预感,这难道是今年的雨打芭蕉。。事后证明竟然真的是?从这种用豪华阵容精良制作重金投入包装出一个烂故事的角度,真的和雨打芭蕉一模一样。故事内核充满狗血与刻意,与原生家庭的冲突方式陈旧得不像2022的片子,更不用说生怕观众看不懂的过度解释与口号直出,而且毫无必要的悬疑感是为什么,质感是在照搬那种悬疑网剧?我是看了个隐秘角落剧场版吗?艾丽娅老师的演技是真牛逼,那么做作的台词都能令人信服,真可惜了。鼓励分不给了因为看口碑应该是不需要了
2023BJIFF 话题很尖锐,但男女主的表演完全没有说服力
类似电子乐的迷幻氛围,特别是电影开头,片子想制造一种悬疑感,影片的麦高芬是这个女孩是谁。应该是从这个男孩的视角出发,但是没有很好的贯彻下去,所以偶有偏移,用了用年份标明跳跃的方式,这使观众进入到了全知视角,这是取巧但不高明的方法,所以整个片子的呈现有时候陷入混乱,不是好的迷幻感受的那种,是逻辑呈现出现问题的那种。但是整体又是偏向现实的,还有想放的女性立场很强烈,但是有些太硬了,比如说族谱那一段。还有知青啊,什么诸如此类的因素,太多太满了。这些种种其实会形成杂糅冲突,感觉主线可以更明确清晰。当然「男性生来既有原罪,是从女性的血肉中生长出来的」弟弟这个最后的宣告确实蛮让人惊喜的,但是姐姐安慰他「我们都是一样的」,就觉得应该还是男导演。但是导演映后还是蛮真挚的,说自己身为男导演确实有一定局限性。
大概十年前我去先锋书店谈影展放映场地,被两个高中刚毕业的小姑娘堵在门口,有颗虎牙的那个跟我说她们是瓢虫映像放映员,这个场地是她们先谈下来了,我不能抢。过了一个月在南师大对面的金良酸菜鱼我跟这俩女孩偶遇,虎牙就一直盯着我,小声跟同桌的男孩说就是那个胖子把我们场地抢走了。又过了一年虎牙成为影展志愿者,我才知道她叫石头。影展宣布停办的那天晚上,石头拉着我在她家楼下喝酒,喝大了,嘴里一直重复飞哥我好难过,我心脏疼。五年前,石头23岁生日,带了个帅气的男孩来。我问男朋友啊。她说比男朋友重要,我俩要合作一个电影项目。我说你才多大啊,就想当制片人。她说飞哥你别瞧不起人,我一定把这个项目做出来。祝贺虎牙,你做到了。
断断续续错过了近一半。结尾收得挺好,印象中是把Not My Time To Die用得最好的一次,可是过程里配乐还是太满了,调度和结构思路也确实有些“广告遗毒“在。但感觉导演人不错,希望有好的发展。
吕克贝松在国内电影圈影响还是挺大的
舍不得放不下,所以最后就轻轻落下了。从男性嘴里说“重男轻女”还是有点假
#FIRST2022# 最后一部终于可以了!是那种心甘情愿一定给鼓励分的电影,就是despite有各种问题:太刻奇、支撑核心故事的巧合太多,又为了可看性设计了太多不必要的无关小冲突(复制钥匙、和滑板帮干架…)、力气和情绪就没能完全用在两人救赎彼此的动人关系上…但是它真诚、踏实、也有着清晰的问题意识:两个家庭的悲剧是代际隔阂、性别歧视、生育政策、工作制度交织的恶果,而它的重量则全由家庭里的弱势承担,也正是如此才会生发出生而有罪的悔恨…真的很戳&伤心。两年时间间隔的设计也很好,不仅在意象上承接(红发),避免了糖水结局,两个孩子的命运也由此对置起来,互相赎罪/拯救的意味呼之欲出。艾丽娅太厉害了…窒息的母女/父子关系真的恐怖片体验…
难以置信的处女作,真正符合First惊人首作这个环节的作品,批判计划生育的主题,父母对子女令人窒息的控制,双线交织营造的悬念,包括对人物的塑造也都令人信服,还有一些非常有个人风格的视听语言让观众印象深刻。是一部不管放在任何地方,用任何标准来判断都算得上是一部好电影。
好题材被剪辑给毁了,以至于配乐都优秀得凸显了对每个议题刻画的羸弱。“你不觉得你现在很像你妈妈吗?”才是全片最高光的台词。我们生而无罪,所以更不能自己做恶龙给别人欲加之罪,这才是死循环不断往复,暴力肆虐的真正原因。如果不围绕着这一个核心点去展开讨论,就会造成议题的过多染指而剪辑凌乱,反而失去了最应该传递的导演的自我意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东亚语境下几代人永远遵循着自己明明生而无罪,却只能靠报复与强加罪名的方式去证明自己无罪,这个bug点明明才应该是最该关注的,可是情节的实际呈现却分散得让人分心,太可惜。尤其是结尾只能靠毫无情节推动的台词输出来点题升华的时候,一切没有落地的空镜,广角和slow motion,就都是悬浮而无意义的自怜
美术,造型,演员,有任何一part在05or07年么…?都是给艾丽娅老师
终于开评论了,怎么说呢,这片子比昨天媒体场二位互相问候母亲的同僚都尴尬。
4.3/10,电影化上算是今年主竞赛目前做的比较好的,但剧本实在一言难尽,台词写的可以说非常烂,可惜了艾丽娅老师这么牛逼的演技却要讲这么烂的台词,希望可以给艾丽娅一个最佳女主角。男主和女主的表演被台词的整的像喜剧,又一部看起来不错实际上处理的很差的惊人首作~
#FIRST16#虽然也不是喜欢《我的姐姐》的意思,但是我觉得这个故事应该往“姐姐”的方向改,这个主题的电影,往那个方向修改,可以拥有更多的观众和票房……现在处于一种既不够文艺又不够商业的中间地带,把路走窄了。
7.29 FIRST展映 两星 太土了,很模版化的商业片,作为首作未免有点太没有灵性了。少年的你和悲伤逆流成河的结合版,原生家庭悲惨buff叠一堆,叛逆少男叛逆少女相互救赎,结果认定错不在自己欢欢喜喜奔向阳光开启光明生活,雨中吵架也太没有创意,竟然在影院看了一次我一辈子不会买票看的电影,很新鲜。
【FIRST青年影展展映】非常惊诧于导演第一部长片就能勇敢地探讨如此深刻的主题,讲述如此尺度的故事。佩服主创团队的勇敢和辛苦。计划生育之恶,原生家庭之悲,亲生父母之恨,重男轻女之毒。这些造就了两个家庭和一对姐弟“生而有罪”的悲剧。引起愤而反抗的汹涌怒潮。想起“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故事在两个年代双线并行,由弟弟跨越时空的追逐探索姐姐消失的悬疑。剧作结构文本打磨得不错。其实不必次次反复提醒观众年代的变化,自然能看懂。艾丽娅老师演得太好了,将偏执、痛苦、控制欲极强的母亲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完全碾压年轻演员。作为设定在2000年代的电影,美术布景道具做了很多工作,还有QQ、校内、薛佳凝睫毛修护液电视广告等细节,没有太多违和感。开放式结局如果能够再有力量些,父母部分有更多交代就更好了。四星半
很真诚。他是第一位喊出“这就是我们的错”的男导演。终于有男性导演可以说出这句话了。
不可否认的是成熟团队带来的技术优势,故事立意值得商榷,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现实可能有更加残酷离奇的故事,只是经过如此戏剧化的处理,多少有些刻意和无法让人信服的感觉。
#16th FIRST# 中国式传统家庭的刻板写意 压抑阴郁会选择在西南地区仿佛是近几年来国产电影的偏好 技巧使用和制作都很成熟 只是不太喜欢这样的主题表达 通过男性之口进行女性叙事 却始终有缺失的女性 艾丽娜老师的演技太太太加分了 隔着荧幕都感觉到压抑难顶
仿佛将诸多当下家庭关系的热门议题齐力煲在一口压力锅里,并毫不避讳要让它爆炸、对每个人都释放危险讯号。追求的不是强行的和解抑或彻底的拉扯,而是试着在一个具有想象空间的地方落尾。看到艾丽娅演母亲,仿佛不用入戏已天然感到窒息。整体的感觉很“生猛”(褒义),没有太多的修饰;但也在一些时刻转换为“用力过猛”,让人看不到真正想要的表达。岳骁恪还挺帅的。
这辈子最痛苦的影院经历。我以为,这么差的表演只能在学生组的片场的第一条看到。这部片子对我触动真的很大,真的不能把这么次的东西拿给别人看,看完直接决定拿掉自己片子几场戏。两次打破时空还挺好的,剧本原来想表达的点不差。但是拍的太糟糕,看的我如鲠在喉。很多细节,在学生组大家可能就是会放低自己要求,觉得只是欠佳,但在银幕上真的就是垃圾。建议电影学院的朋友们都去看看,这样的观影经历会很宝贵。普通观众好像真的看不出戏的好坏,但是我觉得这个戏已经差到严重影响信息的传达了。我真太震撼了大家。
多年前看到影片早期文本和概念短片的时候,就很受触动,终于看到上映成片,视听语言对文本的再次诠释更加动人。作为导演处女作,毫无浮躁和激进,“控制”是新导演难能可贵的品质,影片如龙导本人一样,细腻、真诚,且非常勇敢。我们虽不知那逃走的女孩,和承下所有罪的男孩,未来将于何处生长,但得到了治愈与和解的勇气。
是非常好的题材,关于童年时父母离婚的创伤,终于从孩子会被周遭霸凌,回归到了源头,即父/母因为失去了另一半而把过剩的爱裹挟于孩子,加上独生子女政策年代、过于偏激的重男轻女、对产后抑郁的疏忽等等,任何一个小点都值得好好拍,但问题也同样在此,议题都太大了,使得台词不得不非常直接地口号化,进而导致拿到这般台词的年轻演员怎么都找不到合适的方式表达,于是每句台词都令人尴尬…反而是艾丽娅女士,这些年看着她演各种外形、性格的角色,各个都精彩,这部也是。于是整个影片就很割裂,在艾女士的部分时会觉得这片挺好看诶,回到两个孩子的戏份就难受到抖腿…何生儿时的自杀又刻意又诡异,仿佛只是为了铺垫后面那个漏水噩梦,那个画面确实美,但多少有点本末倒置了。最后一个希区柯克变焦可能是最好的一镜,如果剪预告片可千万要剪进去。
《戏梦巴黎》会让你后悔,楼盘电梯里恐惧搀扶,族谱上不写下名字,留守知青放弃远方家产,床板底刻满岁月诅咒控诉,前往疯人院废墟的路上一个拥抱,有情人终成姐弟;—这是时代的错。—不,这是我们的错。但若说为啥选择向海消失,感觉大多因为百合失恋……上一辈的直接伤害还不被允许详尽叙述只能点到即止,这一辈的间接伤害已经可以狗血渲染到过犹不及了。故事合理性的不能细想之处挺多,情绪却是到位了。虽然致敬人家岩井俊二《燕尾蝶》,但更像是凑佳苗式毒亲之恶悬疑小说的伤痕文学本土化。国产独立电影例牌加一星
#16th FIRST# 可以和《再见,乐园》放到一起来看,对女性的爱溢于言表的真诚想拍好女性题材的男导演,最终呈现出现来的,依然还是男性“自恋”。这不是“指责”,是值得思考的难题。影片如果结束在弟弟想象和姐姐同看一片海,或者隧道里滑出的是姐姐,都会好很多,但故事最终仍然只能是,姐姐不仅要去死,还要在死前原谅弟弟,好让他好好活下去。
用巧妙的历史契机回避性别结构问题。重男轻女都怪独生子女政策是吗??我大开眼界。
2022first16th中国式家庭创伤大合集,估计每个观众都能在里面找到一点阴影,成熟的处理完全不像处女作。内地关于两性关系的电影很难避免争议,但是在这里的描写是直白,自然的“这不是我们的错”“这就是我们的错”可以说是里程碑意义的台词吧制作很棒,赶紧上院线!合唱和水那里突然想起《春潮》
寻访的过程渐入佳境,个人的家庭的经历与历史的结构的悲剧还算贴合,但05/07日常的时代感很弱(05还DVD时代?),好几个场景的矛盾点题太直白、台词太书面,让人有点脚趾抠地。
两星半吧。太规整了,没有一点惊喜,像是标准化了的东西,女主妈妈看到失踪女儿写的东西时我心里就在祈祷千万别打雷下雨千万别打雷下雨,结果轰隆一声雷让人崩溃。如果只是这样还能有个三星,耐何台词差又尬,及格都难,罚导演看十遍《地久天长》。另外有一个穿帮的地方:导演用了一段三星手机铃声,但那个铃声是2011年出现智能机之后的,用在07年的翻盖功能机上显然不对。
悬念铺陈的阶段很成熟,但是在激化矛盾的过程就开始混乱了,第三幕其实也没收好,蛮可惜的。但考虑到这是新人首作,面对的又是我国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完成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容易了。看片的过程被各种电影海报和碟片分散了一部分注意力,哈哈哈。
这样的剧本是怎么拿到创投的?拍成20分钟的短片都会觉得过时了,原来在任何类型的片子里听见喊口号都一样尴尬。
如果弟弟是第一视角 那我会更期待看到那他作为被夹击在独生子女和父权社会的利益者之间的纠葛 如果多重视角 前期铺垫让每个人物生平和性格略微褪色 但总体立意是能get的 只是最后他爸那句 “我也没错 都是我妈的错” 让人觉得 就算是受害者的顺直男也可以轻松驾驭这个世界的种种悲哀呢
女孩的床底板写满了诅咒,只能用假发套伪装乖巧。男孩承载着诅咒出生,只能靠滑滑板来表达叛逆。那个年代我们没有选择,你奶奶以死相逼,让你的出生成为了错误。选择不了是否生育,如何出生,想要去哪。毛坯房电梯故障般的瞬间抖动,使得母女二人顺势靠近,就如同她们在紧张关系里剑拔弩张又相互取暖。
62/100 对独生子女政策的愤怒是一切的原点,但展开的情节实在太过平庸:无效的悬疑、脸谱化的人物和猜得到的走向,哪怕是为了醋包的饺子,也不至于如此刻意;对压抑和痛苦的归因尚且值得商榷,但结尾口号式的上扬着实让人皱眉——历史的伤疤、人性的阴暗,真的能一笔勾销吗?
2024.9.21,资料馆映后,导演一看就是很细腻的男孩,所以才会从男性的视角关注重男轻女的问题,创作不易,青葱五强有一百万政府奖金。
#GRFF35 但凡花了钱我都会生一些气 但没有 所以我只是在听映后强调青葱计划五强时笑得很开心
7分吧。对计划生育之罪的控诉,越来越直接了,也确实早该这样。在严谨的历史背景和严格的故事框架下,所有角色的心理和行为逻辑都非常合理,因此带着《少年的你》那种狠劲,进到了不再温情的《我的姐姐》。时代还原很准确了。滑板也恰当对应着成了自由象征。问题可能在于,故事过于饱满,导致掩盖了时代生活气息。全片如果《400击》式的结束在男主角回头“这就是我们的错”,而不用拖沓等每个人的忏悔,我个人会更喜欢。
北影节大银幕,映后交流场。心理惊悚片,时代伤痕片,闯入者 的后继之人。完成度远超预期的高,院线国产电影年度十佳级别的观影感受。映后质量较低,相对于片子的锋利,映后反而语焉不详。
一般吧 无法感同身受 戏很尬 演员的视觉年纪比人设老
全片看下来,只有艾莉娅老师的表演印象最深,男女主角还是要逊色一些。而这个故事看下来就有些迷茫了,前面塑造和铺垫了那么多,两个孩子想要挣脱各自家庭的束缚,然后突然把矛头转向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进而归咎到了特殊年代的伤痛,虽说主题没有改变,但效果上我觉得打乱了故事节奏。
除了艾丽娅其他演员的演技比较生涩,故事的主旨直给了些,缺少了让观众主动发现并走进核心的空间,某些时候会让我联想到涉过愤怒的海,不过不同于涉海激烈的情感表达,这部的情绪哪怕在爆发时也无法突破头顶的那层压抑,更像是海底火山喷发海面也只有微风吹过一般的波澜的感觉,部分镜头语言和剪辑还可以
#first16th 2一分给尚语贤(虽然关键处的台词说的稀烂),一分给“这就是我们的错”
故事有些老旧,过于戏剧化。艾丽娅依旧出彩。
首先证明该睡觉的时间却不睡觉而是去做一些决策,那大概率会是错误的决定。包括不限于买了这部电影的票(70r看这个。。我哭)、买了第一排(当时想着有映后交流,可以离近点看)......明显感觉这个情节非常得老套啊,非常地土?叛逆的表现还是滑板和染发,家庭矛盾还是那些。呃,直观一点的感受就是像我写的论文现场有个女孩子说在这个剧情里看到了导演理智地讨论性别问题,我失语了,理智地讨论就不是让每一个女性角色都成为罪人,前妻的歇斯底里、后来妻子的抑郁、奶奶重男轻女,而爸爸“说不是我的问题啊,是时代的问题”,弟弟靠姐姐自我挣扎多年后的原谅而获得解脱?
#BJIFF13#优点缺点都非常明显。重男轻女的家庭伤痕拍出了悬疑惊悚感。整体氛围别具一格,在处女作中少有的精致。在大陆的类型片里少见。但有几坨戏有些刻意过活值得商榷。弟弟的演员不错,不是说演得好,指气质腔调。
愤怒被拉满了,每个点都给得爱憎分明,创作者应当向后一步,给观众留一点判断的空间。
三星半,非常喜欢这个故事的主题。虽然有部分戏的接点还有点不够好,或情绪处理可以更棒,但是这是第一部作品实在很厉害了,再加半星!
观影期间不适,听完QA想吐。把女的都写成疯子、自杀、靠男人,爹最后一句“都是因为你奶奶重男轻女”就都逃脱了?女主角自杀死了,男主角重获阳光新生。导演还说希望女主角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牛逼!琼瑶都不敢这么写!